秒秒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
查看: 16|回复: 0

孩子眼白上的斑点是什么?

[复制链接]
  • 打卡等级:白银宝子
  • 打卡月天数:10
  • 打卡总奖励:2744
  • 最近打卡:2025-09-23 11:49:06

133

主题

27

回帖

3850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3850
发表于 昨天 11:4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不知道很多朋友有没有这样的困扰,自己或者孩子的眼睛本来好好的,不知道怎么回事,有天忽然发现,眼白上长出了黑色、蓝色或者是棕色的斑点

于是不禁困惑,这是什么情况?要紧吗?会不会是病变?会不会影响视力?会不会恶化?

家庭判断的话,首先当然还是先明确,孩子没有突然出现大量眼屎,或者眼泪,没有频繁抓挠或者揉眼睛;

如果孩子比较大了能说话,则是询问是否有疼痛或者其它不舒服

眼睛突然出现斑点,而伴随以上情况,都需要立即带孩子就医检查。

对于不痛不痒,孩子没有任何感觉的眼睛斑点,其实,和身体其余部位皮肤一样,眼球上也有可能长痣。

图1.png


从机制上而言,痣都是属于黑素细胞增生引起的,但是眼球上的痣由于眼球结构的特殊性,会有一些不一样的表现形式,大致上分为以下这几种:

巩膜色素痣

图2.png
巩膜色素痣,也可以称为巩膜色素斑或巩膜色素沉着,在人群中非常常见。

主要集中在眼白的上方或者下方眼皮遮盖的位置,需要扒开眼皮才能发现,可表现为棕色、蓝紫色或黑色

这些斑点有时会逐渐进展,也可能常年静止不变。

色素痣出现的部位恰好巩膜厚度相对较薄,多为血管(睫状前静脉)穿过眼球的部位,因此可透露出深层脉络膜组织的颜色。

由于儿童的巩膜厚度仅为成人的2/3,因此儿童更容易发现巩膜色素痣,随着年龄增长,巩膜厚度逐渐增加,色素痣颜色会逐渐变淡。

不会引起眼睛不舒服,也不影响视力,属于生理现象,不需要特殊治疗。

但是如果全部或者大部分白眼球都呈现青蓝色,且在出生后数年持续存在,可能就提示需要就医,排除缺铁性贫血、先天性青光眼、新生儿血管病变等疾病。

结膜色素痣

图3.png
结膜色素痣是一种长在结膜上的良性肿物,常在出生后不久或儿童时期出现,常常出现在黑眼珠周围,和周围正常组织相比,略微隆起,边界非常清晰

可能终生都是稳定状态,也有可能随着年龄增长变暗或变亮(颜色可以从淡黄色到深褐色),看上去眼白好像出现了褐色斑。

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,定期观察即可


浅表巩膜炎

浅红色斑块,呈现放射状/弥散状
图5.png
图源:育儿郑途
对家长来说有时候会和结膜炎(红眼病)混淆:医学上的区别红眼病(结膜炎)是看,是否有瘙痒,或者大量眼泪眼屎,有这些情况属于 “红眼病”

对家长来说,其实不用太担心,因为无论是结膜炎,还是表层巩膜炎,都是自愈的,家庭护理就是让孩子注意用眼不要疲劳

而如果出现放射状红斑,伴随眼睛的明显疼痛,这很可能是巩膜炎,注意巩膜炎,和浅表巩膜炎,是两个不同疾病!

巩膜炎需要立即就医,严重情况可能失明,甚至伴随全身其它病情!


结膜下出血点

深红色斑块,聚焦于一点,面积可能很大,这通常是结膜下出血点(眼球毛细血管破裂)
图6.png
起因可能是外伤,也可能是 “单纯日常的冲击”,家长可能对 “眼球出血” 很紧张,其实人体各处毛细血管,在轻微冲击下,都可能破裂,出血,日常脚踢到凳子,青了一块,其实就是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了,隔着皮肤,淤血是青色的。

而眼球是透明的,淤血的鲜红血色就很明显,并且由于结膜没有很好的吸收这些淤血的能力,出血量稍微多一点时,看着格外吓人……这种出血其实是无害的,并且患者自己几乎完全无感觉,婴幼儿毛细血管更脆弱,也更容易出血,比如鼻腔毛细血管就很容易破裂,所以孩子比大人更容易出鼻血。

甚至仅仅只是,打喷嚏,或者轻微咳嗽,就导致结膜下毛细血管破裂,眼球出血

视出血量的多少,通常在 5~10 天逐渐吸收,如果超过二周还没有吸收,要去眼科检查;又或者,吸收后,很短时间里,又反复多次出血,比如一个月里出血三四次,那也需要在眼科进一步检查

综上,大多数眼球上的痣是良性的,并且没有引起任何症状或视力问题,通常不需要治疗。

如果眼球上的痣,其颜色、形状或大小发生了显著变化,这可能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迹象,建议要及时去医院就诊。




※文章收集整理自网络: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&育儿郑途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秒秒测论坛 ( 京ICP备18013691号-2 )

GMT+8, 2025-9-24 20:41 , Processed in 0.108469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